| 网站首页 | 食品新闻 | 食品安全 | 食品技术 | 食品行情 | 食品政策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食品新闻网 >> 食品技术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大医院、小专科医生下沉社区:一周一次的坐诊将带来什么?           ★★★ 【字体:
大医院、小专科医生下沉社区:一周一次的坐诊将带来什么?
作者:佚名    食品技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4/16    

  93岁高龄的孙老先生没想到,口腔里那颗“疼起来要人命”的牙齿,在5分钟步行就能抵达的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妥善解决了。“很幸运,也很巧,听说仁济医院的专家来社区开门诊,我也不用麻烦小辈特意请假陪我去大医院了。”

  新年伊始,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附属同仁医院的口腔科与耳鼻咽喉科医生都在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班”了:每周三,辖区内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同质化诊疗与检查服务,为病家,尤其是老年人群免去奔波之累。

  二、三级医疗机构专家下沉社区,一周一次的坐诊究竟能带来什么?孙老先生指了指自己的牙,打开话匣子。

  鲐背之年的孙老先生素来身体健康,但近日吃不香、睡不好,左侧下方的智齿烂了、碎裂了,疼痛几日无法缓解,更让他难受的是,碎裂的牙齿断面有一个尖尖的角,无论说话还是吞咽,都免不了与舌根摩擦,划破后疼痛范围更大了。“邻居告诉我,最近正好有专家来坐诊,我想着赶紧来看看。”

  主治医师林婷婷来自仁济医院口腔科,自1月3日起,每周三在天山社区坐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她告诉记者,除了两张牙椅外,严格的三区划分、基础的器械与药品配备等,都让工作能顺利开展。“孙老先生基础疾病少,经过检查发现,牙根是可以拔掉的,但老人对拔牙不太能接受。”林婷婷耐心解释,“舌根、黏膜如果反复受到外部刺激,不只是影响进食,长期可能癌变。老人目前口腔内有发炎情况,待后续消炎了,还是会和其签约的家庭医生一同建议将这颗牙齿拔除。”

  可以说,比起一次完美的口腔治疗,社区的老人更需要的是及时有效的帮助。为此,林婷婷帮孙老先生将断裂的牙尖打磨光滑,不再戳破口腔,又开了些消炎药,叮嘱老人按时服用。

  在社区和大医院坐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她想了想告诉记者,“在这里,心态可以慢下来,对患者的整体状况也有了解。三级医院诊间人多、时间紧,就拿我们科室来说,4个医生一上午得看200余位患者,很难有精力全面沟通。”林婷婷觉得,社区患者大多抱着信任而来,尤其是高龄患者,“家门口能解决急症、长期治疗的话,对于路途奔波困难的群体是极大的利好。”

  全、广的家庭医生,和专、精的坐诊专家,“组合拳”正在逐步改变上海社区的就诊模式。自1月初坐诊以来,林婷婷也逐渐摸透了居民们的诉求,“多一点耐心和科普解答,有时就能让诊疗变得更顺畅。”

  下午1时许,耳鼻咽喉科诊室外已有患者在排队。同仁医院主治医师李聪换上白大褂,熟悉着流程操作。这是她首次在天山社区坐诊,但第一位患者却一下子认出了她,“医生,我在同仁看过你的门诊的。”

  李阿姨今年75岁,曾患鼻咽癌,近年来听力下降,经常跑医院。长期的耵聍栓塞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她的听觉,此次看诊,就是希望能让医生帮忙取出。经检查,因耵聍硬度高,李聪建议阿姨先回家使用滴耳液,2周后到社区再做治疗。

  “虽然同仁医院不算远,但排队长,肯定还是社区方便。”李阿姨还特意问起了平时在诊间来不及咨询的话题,“别人推荐我戴助听器,但我担心对本来的功能有影响,医生,能不能给我一点建议啊?”“您说戴眼镜之后,对眼睛有影响吗?它可以帮助您社交,影响很小,但不能在网上随便购买,一定要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李聪用通俗的方式解释后,还特意叮嘱李阿姨,“您的吞咽功能也要继续康复,千万别因为害怕就不做,慢慢来会好的。”

  “不难发现,本次合作的口腔、耳鼻咽喉领域,都属于精细专科,但社区小类专科人才长期比较缺乏,通过与上级医疗机构形成互补,也是社区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中心门办主任侯雯介绍,去年,《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口腔诊室建设指导标准》公布后,仁济医院口腔科主任陆尔奕便率先带领团队在区内社区推进相关工作,此后与长宁区对接后,天山社区率先开诊。“我们希望专家每一次短暂的坐诊都能体现最充分的价值,因此除了开展新技术、为更多患者病种提供服务之外,让本土医生学习也很重要。”据透露,口腔科后续将开展各类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义齿及全口义齿的修复,以及全瓷冠修复等美容修复,“口腔治疗并非一次能完成,如果能将这类患者留在家门口,就是老百姓真正的实惠。”

  近年来,常态化的下社区坐诊、人才带教、绿色通道双向转诊等模式逐步在本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如在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就近的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资源,每周五有专家前往坐诊,并引进同质化的诊疗与康复设备。区卫健委负责人表示,此类点对点的健康服务模式,也将帮助社区加强科研探索,同时扩大居民与家庭医生的信任度和黏性。“除了口腔与耳鼻咽喉科,下一步我们也计划在中医、妇科等领域进行人才引进。”中心医务科科长王院星介绍,借助医联体合作,同时“两条腿走路”带动自身队伍培养最为重要。

  “提高诊疗水平,利于分级诊疗,增加医疗资源可及性,这些都是二、三级医疗机构专家下沉的积极意义。”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提到,“需要注意的是,选哪些科室、哪些医生下沉,不造成医疗资源和效率浪费。小类专科人才的培养周期长,是目前较为适合的合作模式,但在专家的待遇、绩效考核等认定中,也应做好保障。”

  不过,在“外援”的带动下,“自身活力”能否激活,成为社区目前的最大挑战。中心副主任茅燕芬坦言,近年来,全科医师的资助力度很大,但小科室往往面临尴尬:无法进编、职称评聘难。“我们也期待,借着标准化口腔诊室建设的东风,让社区人才的‘天花板’松一松,打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限制,让更多疾病的诊疗在家门口有人愿意接、接得住。”

食品技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食品技术:

  • 下一个食品技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食品技术
    填补人才短板 大医院的小专科…
    中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又一…
    国家助学政策:“绿色通道”…
    华理“绿色通道”赠送新生大…
    完善资助体系 建设“绿色通道…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建立“绿色…
    國家助學政策:“綠色通道”…
    教育部:高校绿色通道将确保…
    生源地助学贷款受理启动绿色…
    华东师范大学开通绿色通道爱…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